熔模精密鑄造工藝發展 熔模精密鑄造工藝是指用蠟做成模型,在其外表裹一層粘土等耐火材料,加熱使蠟熔化流出,從而得到由耐火材料形成的空殼,再將金屬熔化后灌入空殼,待金屬冷卻后將耐火材料敲碎得到金屬模件,這種加工金屬的工藝就叫精密鑄造,也稱為熔模鑄造或失蠟鑄造。 起源 公元前數百年,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創造了這種失蠟精密鑄造技術,用來精密鑄造帶有各種精細花紋和文字的鐘鼎及器皿等制品。我國出土的殷商時期的青銅器和春秋時的曾侯乙墓尊盤等的制造就使用了這種很巧妙的技術。這些圖案用普通精密鑄造工藝很難制造出來,而用失蠟法精密鑄造工藝,可以利用石蠟沒有強度、易于雕刻的特點,用普通工具就可以雕刻出與所要得到的曾侯乙墓尊盤一樣的石蠟材質的工藝品,然后再附加澆注系統,涂料、脫蠟、澆注,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曾侯乙墓尊盤。 發展 現代熔模精密鑄造是在古代蠟模精密鑄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熔模精密鑄造方法在工業生產中得到實際應用是在20世紀40年代。當時航空噴氣發動機的發展,要求制造像葉片、葉輪、噴嘴等形狀復雜,尺寸精確以及表面光潔的耐熱合金零件。由于耐熱合金材料難于機械加工,零件形狀復雜,以致不能或難于用其它方法制造,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新的精密的成型工藝,于是借鑒古代流傳下來的失蠟精密鑄造,經過對材料和工藝的改進,現代熔模精密鑄造方法在古代工藝的基礎上獲得重要的發展。其后這種先進的精密鑄造工藝得到巨大的發展,相繼在航空、汽車、機床、船舶、內燃機、氣輪機、電訊儀器、武器、醫療器械以及刀具等制造工業中被廣泛采用,同時也用于工藝美術品的制造。 熔模鑄造用蠟開發進展 精密鑄造蠟是在熔模精密鑄造中制造零件鑄模的專用材料,是決定鑄件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模料廠出廠的模料質量較高且均一,保障了熔模鑄造廠蠟模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蠟的灰分和雜質也得到了控制。所生產的模料具有穩定性好、收縮率低、表面光潔、強度高、成型性好并針對不同的零件生產不同性能的模料。近幾年來,我國許多單位研制成功了許多系列模料且產品質量較高。 發展趨勢 隨著熔模精密鑄造工藝的進展,不僅從最初使用的石蠟松香基低溫模料發展到石蠟樹脂基多元模料上來,而且呈現出多品種、系列化的趨勢。特別是合成高分子工業的發展,為復合出性能優良的模型蠟提供了許多可供選擇的添加劑。 模具的表面處理技術,是通過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復合處理技術,改變模具表面的形態、化學成分、組織結構和應力狀態,以獲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統工程。熔模鑄造(失蠟鑄造)根據制殼手段可分為:水玻璃工藝和硅溶膠工藝等。熔模技術發展使熔模鑄造不僅能生產小型鑄件,而且能生產較大的鑄件,最大的熔模鑄件的輪廓尺寸以近2m,而最小壁厚卻不到2mm.同時熔模鑄件也更趨精密,除線形公差外,零件也能達到較高的幾何公差.熔模鑄件的表面鑄造角度值也越來越小,可達到Ra0.4μm。  |